游雁蕩,看山不爬山
雁蕩,一個充滿詩意的名稱,一座集聚山水美學的“海上名山”! 圖:從合掌峰的廟中望出去,雁蕩山別有一番風景。 雁蕩,縱然你形成于1億2000萬年前,并讓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對你的旖旎風光贊嘆不已,留下無數首至今仍令人雋永玩味的詩句,但無奈,與你遙遙相對的黃山卻以更響亮的名氣掩蓋了你的秀麗,致使你的名字不曾銘刻在多數新加坡人的心中。 赴雁蕩山之前,慣性地從互聯網上找尋一些旅游資料——雁蕩山位于浙江東南沿海的溫州市樂清境內,以山水奇秀聞名,素以峰、嶂、洞、瀑稱勝,享有“寰中絕勝”、“東南第一山”等的美譽。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蕩。 我在閱讀資料時并不是太在意,畢竟資料始終是資料,總得勾起讀者的興趣,倒是雁蕩山八大景區之一的靈峰景區,其隨著日出日落而呈現獨一無二的日景和夜景,讓我蠻期待的。直至乘搭的旅游車快到達雁蕩山之際,我腦海里還圍繞著這個問題:夜里觀山是怎樣一幅情景? 期待高山遮陽解暑 上個月受中國浙江旅游局之邀,這趟由東方航空統籌的旅程,安排在中國大鬧干旱之際來到浙江,平心而論,這并非一件樂事。本以為我早已習慣了因處于赤道而終年是夏的天氣,豈料到了杭州,才發現“熱”原來可以是另一回事。那種透入皮膚的灼熱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一種考驗,所以我更期待去游覽雁蕩山,因為我認為高山能遮陽,山嵐能解暑。  |
圖:趙紫陽親筆題“雁蕩”二字,民間傳說他就是少寫一“山”字而失去江山! 忍著額角靜靜滲出的汗水,大伙到了雁蕩山。此時,我才了解何以導游小金說:“游雁蕩,看山不爬山!边@對年長的朋友來說,該是個好消息吧! 靈峰——夜里觀山別樣感受 游雁蕩的一大特色是,游客須要發揮極度想像力,隨著導游對景點細膩的解說,而緩緩被帶入一個領略山峰屏嶂造型奇特、神韻優美、意境深邃的欣賞境界。靈峰日景不愧為雁蕩山最具華彩的樂章,沿路觀景,沁人心脾。不經意間,炎天的折騰似乎也得到些許紓緩。只是我心里還期盼著夜景的到來。 夜里重游靈峰,景致變遷,群峰借著夜色朦朧映出片片剪影,秀麗、挺拔、多嬌,與日間的崴嵬形象截然不同,相映成趣。導游手握電筒,照向群峰,感性地道出各個剪影背后的故事。山峰倩影,移步換形,變化多姿,“雄鷹斂翅”、“相思女”、“夫妻峰”、“犀牛望月”,夜靈峰幻成眾人口碑的絕境。 令人惋惜的是,該地旅游單位極力發展旅游景點之際,卻忽略了游客感觀的享受,毫無限制地讓過多旅游團同一時間游覽夜靈峰,四方八面來自導游話筒的講解聲,不只破壞了夜間的靜謐,也使得原本動人的剪影故事大打折扣,減低游客賞景的興致,留下些些遺憾。 大龍湫——197米活水飛流直下 圖:山中廟宇,更有一份超然脫塵之氣! 離開靈峰景區,我們隔日還去了大龍湫和靈巖景區。靈峰、靈巖、大龍湫三大景區,就是雁蕩山水精華所在,堪稱“雁蕩三絕”的“二靈一龍”。按照行程,我們原本會游覽雁蕩山最著名的瀑布——大龍湫?崾畛掷m多日,聽說原本是中國國內落差最大,達197米的大龍湫瀑布的水量銳減,想看水龍從天而降的景觀,或許難以得見。為了那飛瀑下水氣彌漫空中的片刻享受,我們還是去碰碰運氣。 幸好大龍湫沒干涸,大伙在瀑布下的水潭做了短暫的休憩。雖然沒能見識到潺潺活水飛流直下的壯觀場面,但碧波清潭的水光瀲滟,為大伙稍稍解暑,總算是一種慰藉。之后,我們便告別雁蕩,前往臨海。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網友咨詢: 否
是否已聘請導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詢問跟團價格: 否
相關圖片:
版權說明:
本文章版權仍屬原作者或已經支付稿酬的合作媒體所有,如傳統媒體需要轉載發表,請直接與相關版權持有人聯系。本文章由網友提交或轉載,頁面刊出的作者與原作者的一致性無法確認,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將作品在本欄目刊出,或發現有與原作不一致的偏誤,請聯系我們,我們會盡快將您的版權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給予其他的處理。非常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