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雁蕩山位于浙江樂清市境內,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美譽,史稱“東南第一山”。雁蕩山因“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結草為蕩,秋雁宿之”而得名。 雁蕩山是一座大山——一座大美之山!縱多詭形殊狀的峰嶂洞瀑,錯落分布于450平方公里的景區內,以至于三顧雁蕩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擲筆而嘆:“欲窮雁蕩之勝,非飛仙不能!”全山分為靈峰、三折瀑、靈巖、大龍湫、雁湖、顯勝門、仙橋、羊角洞八個景區,其中東南部風景薈萃,“二靈一龍”(靈峰、靈巖、大龍湫)被稱為“雁蕩三絕”。 雁蕩風景以峰、洞、巖石、泉、門、嶂稱勝。奇峰怪石,懸崖疊嶂,崇聳嵯峨;古洞石室,茂林幽谷,曲折迂回;飛瀑流泉,碧潭清澗,如帶若練;雁湖日出,百崗云海,一向為游客所贊賞,至于靈峰夜景,靈巖飛渡更為神奇幻絕。據說最早叩問雁蕩之門的著名文人是曾任永嘉郡守的南朝大詩人謝靈運,但他顯然在云遮霧罩、亂石荊蔓擋道的門前躡足而止,未能一窺仙山的奧堂。 這樣,使雁蕩名彰于外的使命便落到了唐代的三位僧人頭上:一位是因“花村鳥山”之偈率三百弟子飛錫龍湫而被后人奉為開山祖師的西域高僧諾巨那,一位是畫《山川兩戒圖》留下“南戒盡于雁蕩”之語的一行和尚,最后一位是寫出膾炙人口的名句“雁蕩經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蒙蒙”的晚唐詩僧貫休。 “始于唐,盛于宋”,雁蕩山來晚了一步,未能在“五岳”中分得一席之地,所以它從來沒有一位稱為什么“大帝”的山神,只有秋雁曾年年飛臨山頂棲息于蒼蒼蒹葭之中。沒有金碧輝煌的涂飾,村野之山的雁蕩倒因此多了份游灑風神!把闶幾云,不附五岳;龍湫所注,別為一川”,在前輩文人所有關于雁蕩出的文字中,此聯最足令人神旺。雁蕩,自有它不同于別的名山的獨特勵性在焉 !
目前,沒有 網友評論 等信息,您可以成為第一個對它發表評論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