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中國西藏拉薩的紅山之巔,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宮堡式古建筑群,這就是建于公元七世紀,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布達拉宮。我國著名的古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布達拉為觀音勝地普陀洛迦的梵語譯音,意為觀音慈航以普救眾生。始建于唐代初年松贊干布時。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占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東西長360米,南北寬270米,主樓13層,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 布達拉宮依山而筑,宮宇疊砌,巍峨聳峙,氣勢磅礴,其建筑藝術體現了藏族傳統的石木結構碉樓形式和漢族傳統的梁架、金頂、藻井的特點,在空間組合上,院落重疊,回廊曲檻,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體建筑,又協調了附屬的各組建筑,上下錯落,前后參差,形成較多空間層次,富有節奏美感,又在視覺上加強了高聳向上的感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 相傳,藏族吐蕃王松贊干布好善信佛,遷都拉薩后,經常在拉薩近旁的山上誦經祈禱,給這座山取名為“布達拉”!安歼_拉”是梵語音譯,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音菩薩所居之處。公元641 年松贊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后,欣喜之余,為公主造了布達拉宮。當年所建的布達拉宮高9層,共有999間宮室,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堂皇壯麗。然而世易時移,布達拉宮飽受雷、電、戰火劫難,歷盡滄桑,破敗不堪,僅存法王洞和主殿帕巴拉康,F在的布達拉宮是十七世紀以來重新修建的。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筑,就其功能主要分兩大部分,一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地方,一是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和各類佛殿。 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白宮。白宮始建于1645年,歷時8年,以松贊干布時原有的觀音堂為中心,向東向西修建起一片巨大的寺宇。整個寺宇的墻面被涂成白色,遠遠望去,分外醒目,人們稱之為“白宮”。白宮高7層,位于第4層中央的“措欽夏”(東大殿)面積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撐,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歷代達賴喇嘛在此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第5、6兩層是攝政辦公和生活用房。最高的一層(第7層)是達賴喇嘛冬宮,這里采光面積很大,從早到晚,陽光燦爛,俗稱“日光殿”。殿內陳設豪華、金盆玉碗,珠光寶氣,顯示出主人高貴的地位。宮殿外,有一個寬大的陽臺,從這里可以俯視整個拉薩城。遠處是起伏連綿的群山,美麗的拉薩河宛如一條緞帶,從天邊飄來。近處是片片田隴阡陌,綠樹村舍,還有古老的大昭寺金碧輝煌的金頂。 第二部分主要集中在紅宮,紅宮建于1690年,當時,清康熙帝還特意從內地派了100余名漢、滿、 蒙工匠進藏,參與擴建布達拉宮這一浩大的工程。紅宮的主體建筑是各類佛堂和達賴喇嘛的靈塔。宮內有8 座存放各世達賴喇嘛法體的靈塔,其中以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最大,最華麗,高14.85米,塔身用金皮包裹,鑲珠嵌玉,據說共用黃金11萬余兩,珍珠、寶石、珊瑚、琥珀、瑪瑙等18677顆。紅宮中最大殿堂“司西平措”(西大殿) 面積725米, 殿內正中上方高懸乾隆所賜“涌蓮初地”匾額,設有達賴喇嘛寶座。殿中還存有清康熙帝贈送的大型錦帳一對,是布達拉宮的珍寶之一。殊勝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一旁的經書架上,還置放著雍正皇帝賜與七世達賴喇嘛的北京版《丹珠爾》經書。紅宮最西是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高14米,傳說殿內的壇城是用20萬余顆珍珠串綴而成的。布達拉宮內部精美豪華的裝飾一方面是藏族藝術的寶庫,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舊西藏貴族與占人口95%以上的農奴之間的巨大差別。紅宮主要是宗教活動場所和靈塔祀殿,而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居室和政治活動中心。紅白兩色渾然一體,充分體現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社會特征。自從白宮落成后,五世達賴喇嘛即由哲蚌寺移居這里,一直到他去世。此后的歷代達賴喇嘛都將布達拉宮作為自己居住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地方,于是布達拉宮成為喇嘛及信教群眾頂禮膜拜的圣地。 300余年來, 布達拉宮作為西藏“政教合一”政權的中心,收藏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和工藝品,堪稱西藏歷史文化藝術的博物館,其中50000 多平方米色彩鮮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壁畫是布達拉宮的一絕。布達拉宮的壁畫可分為4類:宗教故事;風俗民情;人物傳記;歷史事件。歷史上布達拉宮擴建的場面被壁畫生動地記錄下來;文成公主進藏的壁畫,再現了公元七世紀漢藏兩民族和睦相處的情景; 西大殿一面墻上是1652年五世達賴進京覲見順治皇帝的壁畫;十三世達賴靈塔殿內,則繪有十三世達賴進京覲見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場面。宮中還有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大量的唐卡以及貝葉經、金珠爾經等珍貴文物典籍。表明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的明清兩朝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誥命等也珍藏在宮中。這些實實在的文物是中國形成多民族統一國家的歷史見證。布達拉宮中還有許多華美精致的卡墊、華蓋、法器、帳幔、錦鍛、金銀器皿,瓷器和石器等,令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十分重視對布達拉宮的保護。1961年,國務院將其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拔?罹S修。但是,這座雄偉的宮殿在重建后的300多年間一直沒有大修,險情嚴重。 1985年,國務院決定拔出巨款對布達拉宮進行大規模的維修,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對古代文物建筑保護投資最大的工程。 1989年10月11日天氣晴朗,布達拉宮法號長鳴,一個名叫堅贊群覺的色拉寺青年喇嘛揮動了布達拉宮維護工程的開工第一鎬。堅贊群覺作為第一揮鎬人由傳統的西藏占卜擇定,他五官端正,父母健在,生肖屬相吉祥。布達拉宮的整個維修過程都嚴格遵守藏民族的傳統習慣和宗教儀規。在藏漢族工程人員的團結協作下,維修工程于1994年9月順利竣工,共耗資5300萬元人民幣。布達拉宮這顆高原明珠,再次發出奪目的光彩,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前來參觀,F在,布達拉宮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交通:建議游客乘出租車從后山到達布達拉宮的頂部,然后從頂部沿布達拉宮走下來,車費約10元。 2、門票:淡季40元,旺季70元,憑學生證可享受七折優惠。 3、開放時間:9:00-12:00,中午休息,下午15:30再重新開放。 4、小貼士: ⑴、 宮殿較高,上下要慢行。 ⑵、殿內較陰冷,即使夏季也最好準備件外套。 ⑶、殿內若想拍照,收費特高,顧建議將像機掛在胸前,不打閃光燈盲拍,也可滿意。 ⑷、布宮內洗手間較少也難找,游覽前最好在入口處先解決為好。另布宮后門的廁所很有特色,也是一景,別錯過。
→回復
2.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色東康),中央供奉的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是西藏最重要的一個靈塔,用了300多公斤黃金才建成。據說靈塔內還有很多寶物,如釋迦牟尼的指骨、宗喀巴使用過的碗、大象腦子里的寶石等。殿內右側是十世達賴喇嘛靈塔,左側是十二世達賴喇嘛靈塔,以及8座鑲有各種珠寶的銀質善逝佛塔等; 3.持明殿(仁僧拉康):主供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銀鑄塑像,其東側為8尊蓮花生傳承祖師塑像,西側8尊為蓮花生的八種變身塑像。殿內尚有8座銀鑄善逝佛塔,經書架上存放著第巴桑杰嘉措時精刻的佛經—《甘珠爾》; 4.菩提道次第殿(朗仁拉康):供奉格魯派信奉的菩提道次第教義的傳承上師像,正中主供藏傳佛教祖師宗喀巴坐像,殿內還供奉格魯派及噶當派名人銅像; 5.西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努西平措);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的享堂,也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一些重大的佛事活動均在此舉行。西端設達賴喇嘛寶座,上方高懸清乾隆皇帝御書“涌蓮初地”匾額。門楣上部、殿堂四周和內院回廊繪有五世達賴一生事跡、功績的壁畫,面積達280平方米。其中五世達賴喇嘛進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極為珍貴的藝術品和歷史資料,它的位置在正對寶座的左手大概齊胸高的地方,不留心很難找到。殿內還保存著康熙皇帝賜給達賴的大型錦鄉幔帳。西大殿四周為達賴世系殿、持明殿和菩提道次殿等4座佛殿; 6.紅宮二回廓:素有畫廓之稱;乩闹軡M繪布達拉宮修建史、紅宮落成慶典和佛事活動等壁畫。壁畫多達698幅,有當年修建紅宮時的情景,還有當時藏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如賽馬、射箭、摔跤等; 7.響銅殿(利馬拉康):此殿供奉的佛像皆為響銅鑄造,有釋迦牟尼像、無量光像等約3000余尊,其中大明宣德和永樂年間內地制造的塑像有上百尊; 8.普賢追隨殿(公桑中珠康):殿中間佛座上供奉銅質鎏金釋迦牟尼坐佛,左右為觀世音和五世達賴喇嘛像; 9.法王洞(曲吉竹普):是7世紀吐蕃時期建筑,被西藏佛教徒尊稱為法王的松贊干布當年曾在此修行。殿內有極為珍貴的布達拉宮修建初期留存下來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吐蕃王朝大臣噶爾東贊(祿東贊)、桑布扎等人的塑像。后者相傳為藏文創始人; 10.無量壽佛殿(次巴拉康):殿中間的佛座上供奉9尊無量壽佛塑像以及白度母、綠度母塑像各1尊。殿堂四周繪滿壁畫; 11.釋迦能仁殿(土旺拉康):主供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排列其八大弟子立像,殿內設有七世達賴喇嘛寶座以及手抄《甘珠爾》經典; 12.時輪壇城殿(堆廓拉康):時輪殿中心有銅質鎏金的時輪立體壇城一座,壇城的梵語音譯為曼陀羅,它是密宗佛神聚集作法的道場。壇城因所奉本尊佛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時輪壇城的本尊佛就是時輪金剛!皶r輪”即時間的車輪。佛教傳說古印度北方有個香巴拉天國,即西方極樂世界,通過修時輪金剛密法,就可進入香巴拉天國。由于修該法需要掌握天文、歷算等知識,所以時輪殿的墻上還繪有時輪神像和歷算家像100余尊; 13.九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殿內主要有九世達賴喇嘛靈塔、九世達賴喇嘛隆朵嘉措和宗喀巴的坐像; 14.八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殿內主要供奉八世達賴喇嘛降白嘉措坐像及其靈塔,而在靈塔前供有八瑞物、八吉祥、七政寶等; 15.圣觀音殿(帕巴拉康):殿門上方懸掛著清同治皇帝御書的“福田妙果”匾額。殿內正中央供奉的檀香木質自在觀音像,為松贊干布所依本尊,屬布達拉宮的稀世珍品。傳說這尊雕像是天然形成的,由印度自行來到拉薩。由于藏族從認為觀世音是西藏的保護神,所以這尊雕像在西藏有著特殊的重要性。殿內尚有合金質的六面閻羅王等許多珍貴的佛像和佛塔; 16.七世達賴喇嘛靈塔殿:七世達賴喇嘛靈塔供奉在殿堂中央,殿內尚有七世達賴喇嘛格桑措坐像,以及佛龕、經書架等; 17.上師殿(喇嘛拉康):殿內主要供奉宗喀巴像,兩邊是六至十二世達賴喇嘛像,同時還有西藏著名上師的塑像。佛龕中尚有吐蕃王朝贊普像、賢者像等數千尊和佛塔上百座; 18.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筑,1933年動工,3年建成。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通高12.97米,用優質黃金包裹的靈塔里鑲嵌著珠寶上萬顆。殿內陳設著各種法器、祭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羅)。第3層樓四壁均為十三世達賴喇嘛一生的傳記壁畫。十三世達賴靈塔殿不是經常開放,但帶外國旅行團的導游經常能托關系帶團去參觀。所以可以看準時機跟在他們后邊,當然能否成功就要碰運氣了; 19.長壽樂集殿(其美丹吉);此殿堂設有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寶座,沿墻的佛龕中供 20.殊勝三界殿(薩松朗杰):是紅宮最高的殿堂。殿內供奉一塊用藏、漢、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牌位上方所供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圍有金剛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內尚有十三世達賴喇嘛用萬兩白銀儔造的十一面觀世音像。這是紅宮中一座重要的佛殿,許多重大活動都在此殿舉行。清代,每逢藏歷年初一和皇帝過生日,達賴喇嘛都要率領西藏百官來此向中央政府朝拜; 21.壇城殿(魯朗康):殿堂中心為桑旺堆巴壇城,東面為德卻壇城,西面為吉杰壇在。桑旺堆巴(密集)、德卻(勝樂)、吉杰(大威德)均為密宗本尊。殿內四周繪有壁畫,內容大都是佛教名人寺及教史; 22.金頂區:金頂區位于布達拉宮的最高處。金頂指的是靈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頂,共7座,金頂上有許多鎏金裝飾。金頂區四周,尚有經幢、經幡等裝飾; 23.強巴佛殿(強康):主供強巴佛(未來佛)塑像,左右為長壽3尊和仙女頓珠卓瑪等,殿內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側設有八世達賴喇嘛寶座; 24.東日光殿:此殿是十三世達賴喇嘛晚年擴建的起居宮,位于白宮頂層。由喜足光明宮、永固福德、護法殿、長壽尊勝宮和寢宮組成。這些殿堂建筑和陳設精美豪華。達賴寢宮更為突出,茶幾上金壺玉碗玲瓏剔透,錦緞的被褥光彩奪目。十四世達賴原來的起居殿堂里現在仍擺著純金佛像、玉雕觀音、線裝經卷、鐘表、電器以及其他許多的珍玩; 25.西日光殿:此殿是早期修筑的達賴喇嘛的起居宮,位于白宮頂層。由福地妙旋宮、福足欲聚宮、喜足絕頂宮、寢宮和護法殿組成; 26.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系白宮主殿,也是白宮最大的殿,內有34根柱。北側設達賴喇嘛寶座,上方懸清同治皇帝御書“振錫綏疆”匾額。殿內四壁繪有宗教故事和歷史人物。清朝駐藏大臣曾在此為達賴喇嘛主持坐床、親政大典等儀式,是西藏地方進行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地方; 27.白宮門廊:此門廊有通往白宮的大門,四壁均繪有壁畫,其中北壁的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南壁的五世達賴喇嘛晚年封桑杰嘉措為第斯(執政)的文告以及下面用玻璃罩住的五世達賴喇嘛留下的手印都是無比珍貴的文物; 28.東庭院(德央夏):系白宮正門前面平坦廣闊的平臺,面積1500余平方米(布達拉宮下面的建筑稱為“雪”,譯為“下面”,是指建在腳處的地方政府機構,附屬設施等。1995年,布達拉宮維修結束后,“雪”的南邊的部分已變成了布達拉宮廣場。這或許使布達拉宮顯得更加壯觀,卻因此丟失了以前的一絲古樸。),過去每逢喜慶節日,總要在此舉行跳神和歌舞表演。其西面為白宮主樓,東面為僧官學校,南北兩側都是住房; 29.出彭措多大門沿著“之”字形的石階拾級而下至東部山腳,山下附屬建筑有雪老城、龍王潭等。 布達拉宮前面靠近布達拉宮廣場的路邊,左右兩側各有一座碑亭。左側《御制十全記碑》高4.22米,記載了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兵在?蛋猜暑I下驅逐廓爾喀侵略軍出境的歷史。右側《御制平定西藏碑》,高3.74米,刻有藏、漢、滿三種文字。碑文記載了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平定蒙古準噶爾部侵擾西藏的歷史。 達扎路恭紀功碑 達扎路恭紀功碑是研究吐蕃奴隸制社會和吐蕃地方政權與唐朝中央政權關系史的重要文物,位于拉薩市布達拉宮前公路南側一個黃色圍墻的小院內。 達扎路恭紀功碑身呈方椎柱形,下寬上窄,碑座為3層,上有頂蓋,北、東、南三面有字,均為藏文正書。雖經千余年風雨剝蝕,字跡大部分仍然清晰可辨。 公元8世紀,吐蕃與唐朝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吐蕃贊普赤松德贊時期大將達扎路恭于唐廣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長安(今西安),達扎路恭紀功碑記錄的就是這樣一段歷史?戳舜吮,再看大昭寺前的“甥舅會盟碑”,便于更清楚了解為何唐朝和吐蕃對到來的和平都如此珍惜了。 →回復
→回復
在西藏外地人很多,由其是四川人占多數因此有人把西藏稱之為小四川,吃的主要以四川口味為主,面食不是很好吃。娛樂場所主要以突出藏族特色:如容中爾甲藝術管的節目比較好看,不妨大家可以去看看。 →回復
“布達拉”系舟島,是梵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拉薩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羅山。 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占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3萬余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筑群。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墻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墻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3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筑、層層套接的建筑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 布達拉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公元631年(藏歷鐵兔年)布達拉宮由吐蕃松贊干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后因雷擊和戰亂遭嚴重破壞。1645年(藏歷木雞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由第司索朗繞登主持,重建布達拉“白宮”及宮墻城門角樓等,并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1690年(藏歷鐵馬年),第司桑杰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擴建了“紅宮”。1693年(藏歷水雞年)工程竣工。以后,歷世達賴喇嘛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筑。特別是非曲直936年(藏歷火鼠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達拉宮今日的規模。 布達拉宮主體建筑為白宮和紅宮。 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辦事機構所在地,高7層。位于第4層中央的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是布達拉宮白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17平方米,這里是達賴嘛嘛坐床、新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場所。第5、6兩層是攝政辦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處第7層有兩套達賴喇嘛冬季的起居宮,由于這里終日陽光普照,故稱東、西日光殿。 紅宮,主要是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各類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達賴喇嘛法體的靈塔,其中以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為最大。西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努司平措)是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的享堂,也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25平方米,內壁滿繪壁畫。其中,五世達賴喇嘛去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最著名的。殿內達賴喇嘛寶座上方高懸清乾隆皇帝御書“涌蓮初地”匾額。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筑是吐蕃時期遺存的布達拉宮最早的建筑物,內有極為珍貴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祿東贊等人的塑像。殊勝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F供有清乾隆皇帝畫象及十三世達賴喇嘛花費萬余兩白銀鑄成的一尊十一面觀音像。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筑,1933年動工,3年建成。此外還有上師殿、普賢追隨殿、響銅殿、時輪殿、釋迦能仁殿、釋迦百行殿、花師殿、菩提道次第殿、持明殿、世襲殿等殿堂。 布達拉宮還有一些附屬建筑,包括山上的朗杰札倉、僧官學校、僧舍、東西庭院和山下的宮前雪老城內的原西藏地方政府的馬基康、雪巴列空、印經院以及監獄、馬廄和布達拉宮后園龍王潭等。 300余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卷軸畫);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籍;表時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品、瓷器、琺瑯器、玉器、錦鍛品及工藝珍玩,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1959年以后,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重視布達拉宮的維修和保護,除常年撥給專門維修經費外,1988年國務院決定撥出巨款對布達拉宮進行大規模的維修,并于次年10月隆重開工,在藏漢族工程技術人員的團結協作下,工程歷經5年,勝利地竣工,布達拉宮這一民族文化瑰寶,以新的魅力,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國內外來客。 →回復
先筆直站好,手垂直向上并攏,慢慢地跪下去,身體前伏,直到全身都貼在地上,持續幾秒,在站起來,再鬼下去.這就是藏民的長拜.當看到60多歲的老奶奶、老爺爺,顫巍巍地長拜時,一切都已經從外表中超脫出來。他們身著最襤褸的衣衫,但是卻擁有最高尚的靈魂。 →回復
→回復
靈塔殿內存有五世、七世至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共八座,其中尤以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最為豪華。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高14.86米,是殿內最高的一座經塔。塔身以金皮包裹、遍鑲珠寶輝煌眩目。僅這座經塔耗用黃金達十一萬兩,珠寶不計其數。藏族人稱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為“藏目葉下”,意思是這個塔的價值達半個世界。 東西日光殿位于白宮最高處,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寢宮。這里終日陽光燦爛,從西日光殿俯瞰可盡覽拉薩全景! 法王洞是布達拉宮最早的建筑,也是當年松贊干布修行的地方。洞內搖曳的燈光映出幾許神秘,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及眾大臣的塑像仿佛把你帶入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歷史中去。 布達拉宮的壁畫藝術可謂登峰造極,其數量之多、題材之廣達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紅宮西大殿二樓壁畫廊的近七百幅作品無一不是壁畫中的精品,這些壁畫風格多樣、線條流暢、和諧美觀,引人入勝。在眾多的歷史題材中,迎娶文成公主、五世達賴喇嘛晉見順治皇帝、十三世達賴喇嘛晉見光緒皇帝等更是歷史與藝術并顯的佳作。 布達拉宮內收藏的珍奇異寶更是不計其數,尤以立體壇城和珍珠塔最為珍貴。其他眾多的藝術品古籍、唐卡、經書、佛像等無一不是無價之寶?梢院敛豢鋸埖恼f,布達拉宮既是一座歷史的博物館,又是一座藝術的殿堂,它是拉薩乃至整個西藏的標志。 【布達拉宮傳說】 “布達拉”是普陀山的意思。普陀山是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德駐地。藏族傳說中,松贊干布和達賴喇嘛都是觀世音菩薩在世間的化身。 【參觀路線】 紅宮、白宮和金頂三大建筑單元構成布達拉宮的主體。 白宮部分是達賴喇嘛處理政務和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所在地。最大的殿堂措木欽廈(即東大殿)是清駐藏大臣主持達賴坐床、親政大典儀式,以及重大政治、宗教活動的場所。白宮內最高處是東、西日光殿,為達賴日常起居的地方,由于這里終日陽光普照,故稱東、西日光殿。常住的有東西兩套寢宮,殿內陳設豪華。 位于第4層中的有寂圓滿大殿是達賴喇嘛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的場所, 紅宮的主體建筑是歷代達賴的靈塔殿和各類佛堂。宮內共有靈塔8座。安放著五世到十三世(六世除外)達賴遺體的靈塔。塔身以金皮包裹、寶玉鑲嵌,金碧輝煌。其中以五世達賴和十三世達賴的靈塔最為豪華。僅五世達賴靈塔就花費了11萬兩黃金。靈塔由塔座、塔瓶、塔尖三部分組成塔身用金皮包裹,外鑲珍珠寶玉。據說,幾乎每世達賴圓寂后,均要先用鹽涂抹其遺體,使其脫水,再用香料涂抹,干枯以后,便把遺體存入塔瓶這內,外面密封包金。這就是西藏塔葬的一種。在西藏只有達賴和大呼圖克圖(蒙語,即大活佛)才能享受塔葬的待遇。只有“神王”達賴才能享用金靈塔的待遇,而其他活佛要依其地位分別用銀、銅、泥質靈塔。 東庭院:系白宮正門前面平坦廣闊的平臺。面積為1500余平方米,其西面為白宮主樓,東面為僧官學校,南北面為住房。 白宮門廊:此門廊有通往白宮的大門,四壁均繪有壁畫,其中北壁繪有文成公主進藏圖,南壁繪有五世達賴喇嘛晚年封桑杰嘉措為第斯(執政)的文告。 東有寂圓滿大殿:系白宮主殿,也是白宮最大的殿,面積為717平方米,內有34根柱。北側面設達賴喇嘛寶座,上方懸清同治皇帝御書"振錫綏疆"匾額。殿內四壁滿繪宗教故事和歷史人物的壁畫。原達賴喇嘛坐床等重要慶典均在此舉行。 西日光殿:此殿是早期修筑的達賴喇嘛的起居宮,位于白宮頂層。由福地妙旋宮、福足欲聚宮、喜足絕頂宮、寢宮和護法殿組成。 東日光殿:此殿是十三世達賴喇嘛晚年擴建的起居宮,位于白宮頂層。由喜足光明宮,永固福德宮、護法殿、長壽尊勝宮和寢宮組成。 彌勒佛殿:主供彌勒佛塑像。左右為長壽3尊,仙女頓珠卓瑪等,殿內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側設有八世達賴喇嘛寶座。 金頂區:金頂區位于布達拉宮的最高處。金頂指的是靈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頂,共7座,金頂上有許多鎏金裝飾。金頂區四周,尚有經幢、經幡等裝飾。 壇城殿:殿堂中心為桑旺堆巴壇城,東面為德卻壇城,西面為吉杰壇城。桑旺堆巴(密集)、德卻(勝樂)、吉杰(大威德)均為密宗本尊。殿內四周繪有壁面,大都是佛教名人名寺及教史。 殊勝三界殿:殿內供奉一塊用藏、漢、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牌位上方所供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圍有金剛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內尚有十三世達賴喇嘛用萬兩白銀鑄造的十一面觀音像。這是紅宮中一座重要的佛殿,有些重大活動在此殿舉行。 長壽樂集殿:此殿堂設有六世達賴喇嘛的寶座,沿墻的佛龕中供奉千尊無量壽佛像。殿內還供奉"埃革則底"護法神和宗喀巴塑像等2000余尊佛像。 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通高12.97米,用優質黃金包裹的靈塔面上鑲嵌有珠寶上萬顆,可謂世間珠玉寶石薈萃。殿內陳設著各種法器、祭器。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坐像前陳設一座由20萬顆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羅)。第3層樓四壁均為十三世達賴喇嘛一生的傳記壁畫。 上師殿:殿內主要供奉著西藏著名上師的塑像。佛龕中尚有吐蕃王朝贊普像、賢者像等數千尊和佛塔上百座。 七世達賴喇嘛靈塔殿:七世達賴喇嘛靈塔供奉在殿堂中央,殿內尚有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坐像,以及佛龕、經書架等。 圣觀音殿:殿門上方懸掛清皇帝御書"福田妙果"匾額。殿內正中央供奉的檀香木質自在觀音像,為松贊干布所依本尊,屬布達拉宮的稀世珍品,尚有合金質的六面閻羅王等許多珍貴的佛像和佛塔。 八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殿內主要供奉八世達賴喇嘛降白嘉措坐像及其靈塔,并在靈塔前供有八瑞物、八吉祥、七政寶等。 九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殿內主要有九世達賴喇嘛靈塔、九世達賴喇嘛隆朵嘉措和宗喀巴的坐像,尚有經書架等。 時輪殿:殿中心有銅質鎏金時輪壇城1座,其周圍有時輪神像和歷算家塑像100余尊。 釋迦能仁殿:主供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排列其八大弟子立像,殿內設有七世達賴喇嘛寶座以及存放手抄甘珠爾經典。 無量壽佛殿:殿中間的佛座上供奉9尊無量壽佛塑像以及白度母、綠度母塑像各1尊。殿堂四周滿繪壁畫。 法王洞:系七世紀吐蕃時期的建筑,被西藏佛佛徒尊稱為法王的松贊干布當年曾在此修行。殿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以及吐蕃王朝大臣噶爾東贊(祿東贊)和吞米.桑布扎等塑像,后者相傳為藏文創始人。尚有早期珍貴的壁畫。 普賢追隨殿:殿中間佛座上供奉銅質鎏金釋迦尼坐佛,左右為觀世音和五世達賴喇嘛像等。 響銅殿:此殿供奉的佛像皆為響銅(合金)鑄造,有釋迦牟尼像、無量光像等約3000余尊,其中大明宣德和永樂時內地制造的塑像可達上百尊。 紅宮二回廓:素有畫廓之稱;乩闹軡M繪布達拉宮修建史、紅宮落成慶典和佛事活動等壁畫。 西有寂圓滿大殿: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面積達725平方米,內有44根柱子。西端設達賴喇嘛寶座,上方高懸清乾隆皇帝御書"涌蓮初地"匾額。殿堂四周滿繪壁畫,面積達280平方米,其中五世達賴喇嘛進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極為珍貴的藝術品和歷史資料。殿內木構梁檁均有木雕鏤空佛像以及各種動物和花紋圖案。 菩提道次第殿:主供藏傳佛教祖師宗喀巴坐像,殿內還供奉格魯派及噶當派名人銅像等。 持明殿(仁增拉康):主供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銀鑄塑像,其東側為8尊蓮花生傳承祖師塑像,西側為8尊蓮花生變身塑像。殿內尚有8座銀鑄善逝佛塔,經書架上存放著第司桑杰嘉措時精刻的甘珠爾經。 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殿堂高3層,內有16根柱,殿中央供奉的五世達賴喇嘛靈塔通高12.6米,塔身用金皮包裹,耗費黃金3721公斤,塔面鑲嵌各種珠寶上萬顆,殿內尚有十世和十二世達賴喇嘛靈塔,以及8座鑲有各種珠寶的銀質善逝佛塔等。 世襲殿:殿堂正中并列供奉金質釋迦牟尼塑像和銀質五世達賴喇嘛塑像,其右側是一世到四世達賴喇嘛塑像等。西側是藥師八如來塑像。鄰西墻是十一世達賴喇嘛克珠嘉措坐像及其靈塔。東、北壁的經書架上存放著藏文丹珠爾經。 【門票和開放時間】 【門票】100元/人。金頂和西藏文物精品展另付:10元/人。 【開放時間】 布達拉宮每天開放,開放時間是9:00--16:30。星期一、三、五開放的時間稍長,星期六和星期天的開放時間較往日要短一些。 【友情提醒】 布達拉宮的內部結構復雜,神佛塑像及殿堂較多,多無法細看與解讀。跟導游即可,其中主供殿、法王洞、五世達賴靈塔殿等不容錯過。若無導游陪同,則只需根據箭頭的指示和圍繩圈定的范圍。 殿堂內比較陰冷,即使夏季也請隨身帶一件外套。另外,布達拉宮里面非常難找廁所,最好在參觀前解決。 當地香客朝拜布達拉宮均是從正門沿著“之”字形的石階拾級而上。而旅行者多數會選擇從西門先走到山頂再一路下來。拾級而上頗耗體力,所以建議體力有問題和有高原反應的人的反方向進行?梢猿顺鲎廛嚨诌_布達拉宮的頂部,從山頂西大門的入口處進入布達拉宮,然后從山上走下來,這樣能夠節省很多體力。 在藏族以及很多人的心目中,布達拉宮早已超出了純粹作為建筑物存在的范疇,而是進入了精神領域。 →回復
“布達拉”,是梵語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所以布達拉宮又被稱為第二普陀山。從松贊干布到十四世達賴的1300多年間,先后有9個藏王和10個達賴喇嘛在這里施政布教。 從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布達拉宮就成為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政權的統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供奉歷世達賴喇嘛的靈塔也在此處。宮中保存著明清兩代皇帝封賜西藏官員的封誥、印鑒金冊、玉冊和工藝品、經文、醫學、歷史、文學書籍以及各類佛像、唐卡、法器等大量珍貴文物。 布拉達宮的主體由紅宮和白宮組成,光看顏色就可以很明顯地區分出來。紅宮居中,墻上都刷紅土。白宮橫貫兩翼,從東西南三面與紅宮銜接,墻上刷白漿。宮體主樓外觀13層,內為9層,高約117米,東西長360多米,南北寬270米,建筑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由寢宮、佛殿、靈塔殿、僧舍等1000間組成。紅宮平頂上建有7個金瓦屋頂,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歷經千年歷史風雨的布達拉宮巍然聳立,它不光是藏民族建筑藝術的杰作,也是西藏藝術精品和珍貴文物的寶庫;它是西藏歷史和文化的象征,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份重要遺產。 【歷史】 公元631年(藏歷鐵兔年),松贊干布開始興建布達拉宮。當時吐蕃王朝正處于強盛時期,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這座宮殿。據說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上修行室共1000間。宮外有護城河,上鋪厚木板。公元10世紀,這座宮殿因為奴隸起義遭到破壞,后來又因雷擊起火進一步破壞,F在布達拉宮里只胡法王修法洞和觀音佛堂兩處的建筑是7世紀的原來建筑。 布達拉宮始建時規模并沒有這么大,以后不斷進行重建和擴建,規模逐漸擴大。1645年(藏歷木雞年),五世達賴喇嘛受清朝冊封后,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由第司索郎繞登主持,重建布達拉宮“白宮”及宮墻城門角樓等,并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1690年(藏歷鐵馬年),第巴桑杰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拆建了“紅宮”。這次重修歷時近50年,至1693年(藏歷水雞年)才竣工。以后歷世達賴喇嘛先后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筑。到第十三世達賴,布達拉宮又進行了歷時8年的修建。據說這次修建僅白銀就花費了213萬兩。1936年(藏歷炎鼠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建后,形成了布達拉宮現在的規模。 從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布達拉宮就成為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政權的統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供奉歷世達賴喇嘛的靈塔也在此處。 1988年國務院決定撥出巨款對這座300多年沒有大修過的宮殿進行大規模的維修,并于次年10月隆重開工,在內地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工程歷經5年,于1993年勝利竣工。 →回復
→回復 共有 11 條評論,點這里查看所有評論(VIP會員功能)
|
|